很多时候,自己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,已经很爱自己的孩子了,可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感觉不到。这些日子一直和姐姐们的孩子在一起,我发现十二三岁的孩子,脾气很冲,两个孩子时常会斗嘴,那出来的语言就是刀子一样,一点都不饶人。平日里觉得姐姐们的教养还是不错的,怎么孩子就这样了?
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,我发现她们对自己的妈妈都很不满意,可我的姐姐们的辛苦我是看得见的,为了孩子不知付出了多少呀,可她们自己最爱的孩子怎么会没有感受到呢?问题到底在哪里?孩子们总结了三点:一、希望自己的妈妈不要啰嗦,同样的话语不要重复很多次,这样会很烦;二、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,没有可比性,特别是妈妈们会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,越比越没劲;三、妈妈们不能老觉得自己的孩子以前很乖巧,现在变得不听话了,好像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差了一样,因为孩子们觉得自己在成长。
一听,觉得孩子们的话语是很有道理的,我们处在孩子的位置时,肯定也会有这样的想法。可在妈妈这个位置时,又有自己的理了,也许
妈妈们太强悍了,好多事情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命令孩子们去完成,孩子们就会越反感吧。这样孩子们不但感觉不到爱,唯一感到的是不满和烦躁。孩子们还提到一点,妈妈们自己都不看什么书,都不学习,把她们自己的希望都加在孩子身上,孩子觉得压力很大,妈妈们不上进。呵呵,不仅妈妈对孩子有要求,其实孩子对妈妈也是有要求的,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和孩子心平气和的交流,哪些地方妈妈是要改进的?亲子相处还真难,可真是一门艺术呀!